焦馍儿飘香

发布时间:2023-11-20来源: 浏览次数:

 

焦馍儿飘香

漯河/刘春亮

 

今年五月,在漯河市举办的笫二十届食博会上,老家桂花食品厂新产出的焦馍儿“一炮打响”, 村里一下“火”了,村民们称赞:“食博会的台子为我们搭得好!”

说起俺村的桂花食品厂,我是知“根” 知“底” 的。最早经营的是冷链系列产品。创史人叫刘跃进,今年还不满40岁;前些年,他从省内一所食品工业大学毕业,毕业后返乡自主创业,在镇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扶持下,他用学到的知识,掌握的技术在村里起家办厂,贯名桂花食品厂。主营速冻包子、水饺、混饨系列产品,由于管理得当,技术过硬,食品质量上乘、品相俱佳,生意儿做得风声水起、蒸蒸日上。在“脱贫攻坚” 中,曾为我村儿立下汗马功劳。安置村里贫困户多人进厂,增加收入,使贫困户顺利脱贫,成为县镇的名星企业。为了鼓励该企业做大,县(区)、镇、村(三级)还注入了批量资金扩大生产规模,一则扩大集体收入,壮大集体经济积累,防备个别困难户因突发事儿由返贫,二则统筹兼顾,双赢发展,利国利民。这使得刘跃进一帮人的劲头象喝饱风的帆儿——鼓得十足。这些年儿,像刘跃进一样的年轻人善动“脑瓜”, 自觉“充电”、 精神“补钙”, 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,“趁腿搓绳儿”,积极开拓市场。去年扩建了一个纯手工作坊,把村里部分中老年妇女组织起来,干起经销烙馍儿的行当。

我村自古就有烙烙馍的技术,吃烙馍的习惯。旧时村里有句俗语叫“烙馍省,蒸馍费,要吃锅盔荡了地。”意思是吃烙馍最节省。至此,为了勤俭节约、细水长流,老一辈妇女中练就出不少烙烙馍的行家里手,烙出的烙馍儿又薄又白、散着诱人麦香味,柔软好吃、成了村里的独有。村里人爱吃,刘跃进慧眼发现城市里也有需求、存在商机,于是便抓住这个难得机遇,利用这个传统手艺,乘势把烙馍送进城里的大小商超,酒店,销量日日攀升……

去年他们紧盯市场,再出新招。烙馍面里“活进”芝麻粒儿,做成焦馍儿新产品,扩大市场需求。今年又拿到漯河市举办的笫二十届食博会上展销,没料到这么“走红”。麦香加芝麻香的焦馍儿,具有色、香、味、耐储存等特点,加上精美的包装,被东南亚的客商给盯上了,还签订了收入不菲的订单儿。

消息传到村里,全村人象炸锅似的,奔走宣告,喜欢颜开,高兴得如同村里有了大喜事儿。想来也是,桂花食品厂增加了新品种,村里致富的门路多起来了,乡亲们幸福指数又高了,咋会不高兴呢。

昨天村支书给我打来电话,说是东南亚客商要来桂花厂考察。这是桂花厂的一件大事,同样也是村子里的一件大事。镇领导要来,上一级领导也要来,外国人走进咱这个昔日不显眼的村儿,可是大闺女上轿——头一回。咱这“土老帽儿” 要办这么大的大事情,恐怕失手办砸,想请我这个多年在外的“乡贤” 回村帮助酬划酬化、当当参谋。话说到这个份儿上,我能不回吗?再说我与刘跃进是“忘年交”, 在当地报纸上,经常写厂里的“豆腐块儿”。如今的 村支书又是我“发小” 的儿子,平时相见叔长叔短地叫个不住口的,我能弃约吗?

我敢违约吗?!我如约而至。外商进村入厂的当天,村里如过年儿一样。街道平整,绿树成荫,大街小巷挂满横幅,街墙壁画格外耀眼,大人小孩儿兴高采烈、喜气洋洋。看着眼前张张合不拢嘴儿的笑脸儿,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赞美之言,我心里如喝蜜化糖一样甜:是呀,乡村振兴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,村民们正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未来,正如这麦香芝麻香浑为一体的焦馍儿,香儿飘千里万里……

(作者简介:刘春亮,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。)